文/羊城晚報記者 何裕華
  羊城晚報:現在新編粵劇對唱腔設計很依賴?
  國家一級演奏員、資深粵劇唱腔設計卜燦榮(見題圖):是的。雖然以前也有唱腔設計,但舊時演員大都會對唱腔加入自己的理解,形成獨特的腔口,但現在幾乎都依靠唱腔設計和音樂設計。正如羅家寶打趣道,現在都唱卜腔(音樂唱腔設計卜燦榮)、萬腔(音樂唱腔設計萬靄端)。
  羊城晚報:所以現在韻味是少了?
  卜燦榮:可以這樣說。而且,由於很多時候唱腔設計、音樂設計、編劇和導演缺乏溝通,或者大家對粵劇的理解不同,就會出現“唱不出的腔調”。早前《南海一號》中就出現過這種情況,編劇用普通話填進粵曲韻律,演員都唱到哭笑不得,後來還得一一改過來。
  羊城晚報:有人說粵劇之路越走越窄,腔口越來越沒韻味是否印證這點?
  卜燦榮:民族之花自有其生存的土壤,與其憂心忡忡不如多乾實事。不斷創新是粵劇的優良傳統,我不認為粵劇會越走越窄,也不認為它會滅亡。
  何裕華  (原標題:粵劇為何越唱越沒腔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c10dcmlf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