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
  渝中區臨華路,老人們在社區養老服務站享受愉快的老年生活。記者 吳珊 攝
  商報記者 葉惠娟
  正月十五元宵節,臨華路社區養老服務站比往日更熱鬧,中午包餃子煮湯圓,幾十位老人忙得熱火朝天。在歡歌笑語中,不知不覺一天過去了。“時間過得好快,一天晃眼就過了。”鄭淑芝婆婆笑呵呵地說,她的老年生活,有些像外孫上托兒所,白天把自己托在這裡,晚上回家。
  獨居老人不再孤獨
  今年75歲的鄭淑芝住在渝中區臨華路28號已20年。昨日在臨華路社區養老服務站,她正和街坊的幾位老人做按摩。“年輕時哪有機會享受這些,現在老了還趕上好日子了。”鄭淑芝一邊調節著按摩椅的力度一邊跟記者說。
  “別看我現在天天都喜笑顏開,前些年悶在屋頭還經常進醫院。”鄭淑芝說,自從老伴去世後,她就覺得生活越來越沒意思。“我不怕老,也不怕死,但是我就怕孤獨。”鄭淑芝說,兩個兒子都忙著上班,她只能一個人獃在屋裡。
  前年5月,臨華路社區有了社區養老服務站,服務站里有棋牌室、閱覽室、按摩室和日間休息室。每天,二三十位老人在這裡拉拉家常、搓搓麻將、做做按摩,上午和下午都要跟著音樂做保健操。鄭淑芝說:“我一般上午9點就來,一直要耍到晚上6點,中午還可以在這裡吃飯,感覺現在一天的時間越來越短。”
  老年大家庭愛開party
  家住臨華路24號的周天富今年已82歲。幾年前,家人想送她去養老院,被她拒絕了。
  “我在這條街上住了20年。”周天富說,一想到這裡的老朋友就捨不得,最開心的是她生日時,幾十個老人一起在養老服務站包餃子、煮長壽麵,大家還擊鼓傳花為她慶祝生日,讓她開心又感動。據瞭解,社區養老服務站的老人經常組織活動,逢年過節或有人生日,還要開party,包餃子、吃長壽麵、表演節目都是常規活動。
  志願者陪老人聊天解悶
  “有時心情不好,我也喜歡到養老服務站。”家住蒲草田街、今年68歲的袁富裕說,社區工作人員看她心情不好就會來開導,有人說說話心裡也好受得多。22歲的社工胡芳芳說,社區老人很多時候找不到人聊天、傾訴。心理服務也漸漸成為社區關註的重點。
  渝中區民政局消息稱,已有近萬名志願者到民政局登記,願意為老人提供心理方面的服務。按初步計劃,今後,每個社區將安排至少5名志願者,1名志願者蹲點,另外4人分兩組上門為老人提供心理服務。
  同時,目前,渝中區戶籍的60周歲以上“三無”老人和具有渝中區戶籍且居住渝中區的60周歲以上低保老人、低收入老人,每月可得到100~260元養老券,買菜、做家務都可用養老券支付。
  部門在行動
  5年建千個養老服務站
  根據我市部署,2013年至2017年,全市將新建城鎮社區養老服務中心(站)1000個,每年建200個。服務對象是居住在本轄區內60周歲以上老年人,根據老年人的不同情況,分別提供無償、低償、有償服務和志願服務。社區養老服務站建設規模一般應在150平方米以上。
  社區養老服務站應具備3項功能:一是為社區老年人集中開展文化娛樂、健身康復等提供活動場所;二是搭建居家養老服務網絡,通過社會組織、中介組織和志願者上門為高齡、失能、半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、康復護理等服務;三是為社區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和全天托養服務。  (原標題:社區養老服務站 讓老人樂享晚年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c10dcmlf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